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弘扬优良师德师风相结合,引导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感悟为师之道,担负起教书育人职责,6月28日下午,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校工会、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党委宣传部等竞赛组委会单位,在犀浦校区综合楼148会议室举办了西南交通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启动仪式暨“师道讲堂”报告会。校党委副书记桂富强出席报告会并致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朱铃老教授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王红教授受邀做专题讲座。竞赛组委会委员和各学院参赛教师代表参加活动。活动由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部长苏谦主持。
桂富强首先肯定了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刻举办“师道讲堂”所具有的特别意义。他用四句话寄语青年教师:一是要锤炼政治的品格。不但自己“永远跟党走”,还要教育学生“永远跟党走”。他强调,青年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自身修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要涵养高尚的师德。从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大德到提升师者良知,他深入阐释了师德的内涵和层次架构,认为,应从守底线开始,努力提升师德修养。三是要练就时代的本领。他勉励青年教师直面新时代挑战,加强对学生的理解与沟通,引导他们担负起对国家对人类的责任并带领他们一同探索未知世界。四是要撑起交大的未来。桂富强勉励青年教师适应团队,深入研究,共同撑起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交通人才培养高地。此外,桂富强要求各学院加强对教学竞赛的重视,通过教学竞赛的实践平台和机会历练教师,促其成长。他鼓励生逢盛世的青年教师勇敢肩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最后,桂富强宣布西南交通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正式启动。
弘道之人对师道的追问
连续七年收到同一位学生的祝福短信是一种什么体验?王红教授在题为《守护精神 养育灵魂 立己立人——我对“师道”的感悟》的讲座中,首先娓娓分享七年来每逢教师节,她收到的来自“中国诗歌艺术”通识课选课学生、一对川大机械学院毕业生的短信。学生每年会与老师分享恪守课堂上学到的“宽阔、仁爱、悲悯”情怀的经历以及一年之中的点滴收获与平实幸福,这促使王红老师思考“一个教师、一门普通的课程可以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的问题。
《论语》中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是王红任教35年来最深切的感受,也是她对“师道”的基本认识。她引经据典,人生故事信手拈来,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做经师还是人师”“帮助学生拥有更完整的人格和面对世界的能力”三方面,深入阐述了自己对“师道”的体认。在王红看来,教师是一个很美好的职业,“有学生帮我们实现百样人生”,每一位教师都应守住师德底线,维护师道尊严。她认为,教师在人格饱满、丰盈强大的过程中成全和成就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并成就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而这正是守护自己和学生精神、养育自己和学生灵魂的意义所在。
到底该做经师还是人师?王红从专业角度,考证辨析了“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出处,严谨的治学态度从中略见一斑。然后强调,作为永恒的人生课题,学生的“精神成人”永远重于“专业成才”。一位教师应尽力向“人师”的高境界攀升,但也应该清楚,成为“经师”的能力不可或缺,应想方设法提升专业能力和实力水平,毕竟,“弘道”的志向与才能同等重要。多年的求学经历中,曾经的师长给了王红诸多启发。大学毕业多年后,她认为从“教育”这种活动中,自己得到了精神、方法、示范传承这三件“宝物”。这其中,有积极认真的人生态度、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感、永不疲倦的求知欲;有读书的门径、点燃智慧的启迪;有对老师严谨激情的模仿、对学生的细心耐心……大学四年,是学生人格形成、心理走向成熟的阶段。王红主张教师全方位参与和影响学生的人生进程。
王红会给学生讲述程树德先生撰写《论语集释》时的艰辛和川大项楚先生“学术研究中的爱国主义”,借此传达读书人的家国情怀、文化使命感“绝不是空话”。她建议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学生需要的时候随时“在场”,并借力网络延展课堂,通过良性高效、无时空限制的沟通给学生以更多影响。
“教育是诗性的工作”。王红始终认为,教师教给学生的,除了具体的知识,还有诗性、想象力和生命激情。因此,教师能够获取生命的激情、人生的能量并传递生命的意义。她勉励青年教师超越庸常,给予学生精神世界维度的指引,传承师道,成长为“经师”和“人师”,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学生。
“九零后”教授对立德树人初心使命的践行与坚守
92岁高龄仍心系教育教学和青年教师成长的朱铃教授甫一登台,即笑称与年轻教师在一起,自己就受到感染,变成了“九零后”。在题为《初心使命 立德树人》的报告中,他首先带老师们简要回顾了建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及取得的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和惊天动地的变化与成就。中国共产党人踏着先烈的足迹,一直在实践为全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人民需要更好的教育”,因此,教师的初心与使命正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一批好老师。如何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朱铃教授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逐一进行了深度解读。
首先,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教师要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朱铃认为这是为人师者的灵魂和核心,马克思主义就是教师要传的“道”。一名老师应把教师工作当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非简单用以糊口的职业。他说,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只有拥有这一理想信念,才会与国家、人民站在一起,才会热爱教育事业,才会产生一种责任心,“把三尺讲台看作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责任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主动提升育人能力,让这片土地开花结果,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教师要有道德情操。教师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教师的道德要高尚,首先应以德施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要不做。”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示范意义。朱铃认为,高尚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是教学态度端正,能够对教育教学做到全力以赴,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这样的老师才会在学生面前有崇高的威信。
再者,教师要有扎实学识。朱铃讲述了自己受老师影响从而获得成长的故事,从备课和讲课两方面对青年教师提出了建议。在今天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告诉青年教师,要下一番备课苦功,才会有成长空间。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根本方法,教师备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要认真了解学生的实际,做到“实事求是”和“有的放矢”。他强调,讲课要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要讲是什么,还要讲为什么。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过程中注意做到“真”“准”“懂”“清”,创新教学方法。发挥教师主体和主导作用,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最后,教师要有仁爱之心。人是有感情的,马克思说过:“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朱铃说,爱是教育的灵魂,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心里装着学生,脑子里想着学生,全心全意地为着学生。教师对待学生要有感情,授课要以情动人,为学生呈现有热度、有温度的课堂,才能引起学生共鸣,吸引学生认真听课。教师把心里对党、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爱,外化为课堂上满怀深情的讲课,使讲课不仅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还要成为让学生喜爱的课堂。他认为,无论是思政课还是专业课,都担负着寻找挖掘红色资源的任务,要会讲故事,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启发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当朱铃教授充满深情地吟诵邓小平同志说过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当他掷地有声地说出:“我们要共同努力,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第二个一百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培养出更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人才”时,现场爆发出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值得一提的是,朱铃教授讲座前候场时,在会议室旁边的工作间静坐温书,为即将到来的报告进行着最后的打磨与准备,那种“学高为师 行为世范”的严谨与专注让老师们无比动容又敬佩不已。
苏谦在总结中提到,两位教授的“师道讲堂”报告条理清晰,字字箴言,说理透彻,处处体现着哲学思辨的力量,让聆听报告的老师感受到了学者风范和终身学习的魅力,受到了深刻的精神洗礼。